2011年10月8日星期六

维吾尔教师呼吁政府停止双语教育政策

中国西部地区一所师范学校的20多名因无法流利地用汉语授课而失去作的维吾尔教授拒绝学校给他们安排的新的工作岗位,并表示政府应该停止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进行的双语教育


维吾尔语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维吾尔语学校中一直被当做是唯一的教学交际语言,但是维吾尔语正在逐渐地被汉语取代。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省会城市乌鲁木齐的某所高校工作的一位教师说道:“当这些教授们得知可能会失去工作时,他们计划进行抗议。 但是学校领导周一与他们进行了接触,并要求他们保持沉默。作为交换,学校将给他们安排新的工作。 ”


“他们说‘我们也考虑到了教师们的收入问题,并新建了教育研究中心,你们可以去那里工作。不要抗议,也不要对外说任何事情。如果你们在这个中心工作的话,你们就能保住工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师在接受采访时说。


“这是一个有保障的工作,但是我们拒绝接受,因为我们有更高的学历,并且我们已获得教授资格。在与校方谈判后,我们觉得我们应该能赢,因为政府好像也看到了上周外国媒体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语教育的报道。” 这位教师继续说。


“我们认为如果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应该告诉媒体,这样就能使政府处于监督之下。”


上周,RFA发表了一篇有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2010年起有近1000位维吾尔教师因不能流利地使用汉语而被解雇的报道。


“我们不会接受学校给我们安排的新工作,因为我们一旦接受,他们就更不会改变现在的双语教育政策。所以,我们选择继续抗争。”这位教师继续说道。


“学校告诉我们不管学生在考试卷上写什么我们都要批正确,就算他们看不懂试卷上的题也要这样。学生在学校什么都学不到。他们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学习汉语和理解试题上。”他还表示。


我们应该研究这个情况,以便从老师与学生那里都得到获取信息。政府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这不是双语教育,这是汉语教学。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起来反对这一政策。


双语教学政策


2001年,新疆维吾尔语自治区政府在其网站上发布刚要计划,要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所有的学校都要实行双语教育。维吾尔学生仍有机会学习维吾尔语、民族文化和语言文学,这些课程也被安排在教学内容中。


从去年5月,政府官员做出承诺,保证到2020年所有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维吾尔学生都会说汉语。


但是维吾尔教师们则表明,双语教育开始实施10年以来,这一地区的学校根本没有提供有规律的维吾尔教育,反而要求维吾尔教师用汉语授课,教师们授课的教材都是用汉语编写的,维吾尔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和掌握这些课本中的知识。


更有甚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幼儿园也成了所谓的"双语教育"的主攻对象,这里的幼儿园基本上都用汉语授课。


据新华社网站9月18日的报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从在2009年到2011的两年内一共建立了1470所双语幼儿园,其中66%的双语幼儿园已建成并已经开始教学。


据新华社的这篇报道,现如今,双语幼儿园占全疆幼儿园的85%,并称从2008年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所有的师范学院都已开始实施每年为双语幼儿园培养数千名双语教师的项目。




“没有自治”


一位新疆大学的女教师表示,尽管自己能说流利的汉语,但是她对用汉语为她的学生讲课不感兴趣。


“我们是维吾尔人,我们应该保护好母语,这样我们才能保留我们的文化。现在在大学,高中,初中,小学,甚至是幼儿园,政府都在推行汉语教育。我不知道政府为什么要强迫我们这样做。”这位女教师表示。


这不仅是我一个人的心声,也是全体维吾尔教师、维吾尔学生们及其家长们的心声。


这位女教师还表示,中国政府宣称的自治在新疆维吾尔自治是名不副实的。


“这里是维吾尔自治区,所以我们必须有自治权,但是现在我们什么都没有。我们甚至没有用自己的语言来教课的权利。政府只出版汉语教学材料,根本没有维吾尔语教学材料。”这位女老师继续说道。


“去年,青海的藏族学生举行示威活动,要求保护他们的语言。我认可他们的做法,也能理解他们为什么会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游行。因为我们都遭受着双语教育带来的痛苦。"她说道。


“我们希望政府能理解我们为什么反对双语教育政策,我们想保护我们的语言,文化和其他的传统。”


去年10月,因双语教育政策而倍感愤怒的数千名青海的藏族学生走上街头,抗议在课堂上强制使用汉语。藏族学生的抗议行为在月底扩散到了首都北京。


据一些维吾尔教师透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努尔·白克力最近说维吾尔人不应该抱怨双语教育政策,并用中国的回族作为例子。努尔·白克力认为 :回族没有自己的语言,但是回族仍保留着自己的文化和民族认同感。


“所以
维吾尔人不会说维吾尔语也不是什么问题?我不知道努尔·白克力为什么会这么说。我不知道他还是不是维吾尔人。”新疆大学的一位讲师说道。


我希望所有的维吾尔学者和学生们都能起来反对在学校使用汉语,并要求保护我们的母语和我们的文化。





翻译:维吾尔在线

2011年9月26日星期一

传承先辈薪火的开拓者 ——探访阿图什市第二中学纪实

文/Nijatkar

题记:一个对教育事业拥有忠贞信仰的民族会克服千难万险,迎接民族复兴的曙光。

阿图什市上阿图什乡是维吾尔现代教育事业的摇篮,19世纪末,穆沙巴耶夫兄弟——玉山·穆沙巴耶夫和巴吾东·穆沙巴耶夫在这里兴建了维吾尔近现代史上第一所新式学校。一百多年来,该乡人民传承了尊师重教的“玉赛尼亚”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

上阿图什乡位于阿图什市西北,人多地少且水资源匮乏,艰苦的环境练就了该乡人民坚毅的性格,也使他们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再穷也不能穷教育”成为该乡人民的共识。上阿图什乡人注重教育的名声远扬,外乡人这样形容他们“(上阿图什乡人)为了供一个人上学,六个人在其身后操劳”,“为了供子女上学,他们宁愿倾家荡产”。

上阿图什乡现有一所高中、三所初中和18所小学。位于该乡的阿图什市第二中学凭借优秀的教学水平和出众的高考录取率,在南疆各地州都享有声誉。2011年高考当中,该校521名学生参加高考,其中483人进线,占参考人数的92%以上。

也许有人对这一成绩不以为然,但是待我为你讲述这所学校的实际情况之后,我相信你会和我一样,对这所学校的师生取得的成绩刮目相看。

阿图什市二中坐落在上阿图什乡尤里齐村309省道边上,常有来往于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的重型货车经过这里。仲夏之末的校园被绿荫环抱,青色的苹果挂满了枝头,小渠里的流水为校园增添了别样的清凉。

正值学生放暑假,安静的学校里回响着人师傅维修桌椅时发出的“叮当”声。已有20余年历史的教学楼,出现了设施陈旧、老化的现象。每个假期工人师傅都会对受损严重的桌椅进行检修。

全校28个教学班集中在一座三层教学楼里上课,每个班将近有60名学生。由于条件有限,3名学生坐在一张木制长条桌椅上听课。遇到高考模拟考试,学校不得不给低年级学生放假,让高三学生单人单桌参加考试。其他年级学生得利用双休日时间补课。

由于高级中学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上级拨款极为有限。在学校财政吃紧的情况下,学校于2004年修建了实验楼,供学生进行教学实验之用。可是,全校教师办公室不够用,这座楼还被用作七个科目教师的办公室。

数年前,师生上课时还要架设炉子。校领导多次前往自治区发改委后得到了60万元资金,修建了一座锅炉房。现在,学生们在秋冬季总算可以不再架火炉了。

学校里的有些学生家距离较远,其中最远的有20公里,他们骑车上学每天四个小时都要花在路上;学生们回到家还要做农活;从十月底到来年四月,农户们需要烧煤取暖,一吨煤1200元以上,因此在这漫长的寒冷季节,他们一般只会在一间屋子架炉子,他们的生活起居就在这一间屋子里,学生们晚上回到家很难在单独的房间温习功课。

二中校长吐尔逊江·阿布杜认为,寄宿制学习对乡村学生成绩的提升有很大帮助,“今年,我们学校高考最高分就是一名寄宿生,此外近年来多名成绩优异的学生也都住校。”不过,学校目前没有那么多宿舍。现在全校1300多名学生中仅有180人是住宿生,他们的宿舍是一排平房。“如果能有容纳五、六百人的宿舍楼供学生在学校安心学习,我们的学生成绩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校长说。

学校日常开支大多数来自学生的学费。按照州里的实际情况,学校向计划内学生每学期收取200元学费,近两成经济困难学生不需要交这笔费用。2010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之后,为资助南疆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向该地区学生提供了助学金。二中的学生每年可以得到1500元用以支付学杂费用。这一政策的出台让每一位学生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课本了。过去,坐在同一张课桌的三名学生分别购买不同的教材共同使用,这样的情况下更别提购置教辅资料了。

吐尔逊江·阿布杜校长坦诚二中的生源并不理想,该乡的好苗子会在两个阶段被选拔走:一是在“小升初”时,成绩好的孩子会被区内初中班或者市里的中学挑走;二是经过中考,又有一批学生被内地高中班录取。只要愿意来该校读书的本乡学生,学校一概录取。该校的学生主要来自该乡的三个初中。因此学校在日常工作中与这三所学校密切合作,通过开展多种活动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由于二中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该乡人民逐渐认识到把孩子送到二中来同样能够让他们取得好的成绩。

近四年来,市二中的高考成绩都很喜人,过线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还有一批在体育、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进入艺术院校学习,今年就有20名学生通过这种渠道进入自己心仪的学校。

可是,该校的学生无法享受“免费师范生”政策。据了解,新疆师范大学、喀什师范学院等区内师范类院校招收“免费师范生”时,优先招双语班学生。二中学生都是民考民,他们在填选志愿时会处于不利地位。

二中的老师们不仅关心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就连后者的营养问题都在老师们的操心之列。过去,学校经常会有学生在上课时昏厥的现象出现,原因是学生们一般不吃早饭就跑来听课,甚至有些学生连午饭都不吃。学校领导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专门派教师于每天中午监督学生们就餐,无论是到食堂吃饭还是吃自带的干馕。“连高中生吃不吃午饭都要管似乎显得很荒谬,可是不这么做就会严重影响学生们的听课效率乃至他们的身体健康。好在学生们上课时晕倒的现象最近很少发生了” 吐尔逊江·阿布杜校长说。

一个学校的师资力量对其教学水平的影响巨大。去年有十名特岗教师被聘请到市二中任教,结束了该校自2001年到2010年间没有一名教师被分配的历史。之前,该校最年轻的教师也在33岁以上,教师年龄偏高,30岁至40岁教师占六成以上,这导致了教师队伍老化现象。没有年轻教师的加入,就难以给课堂带来活力,教师队伍年龄的合理分配对目前推行的新课改的有效开展也会起到推动作用。

过去的十年,学校则采取与当地待业的大学毕业生签订合同的方式聘请了一些代课教师,每月付给他们六、七百元工资。

除了教学任务,乡村教师们还要应付各类检查验收工作。比如市二中一年接到市教育局下达的各类文件最少也有三百份,学校需要带领师生逐一学习落实。安全维稳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和评估层出不穷,而与教学质量有关的评估检查却很少,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违反了正常的教育规律。这些花样繁多的检查和学习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师生们的精力被分散。

此外,当地教育部门缺乏奖励、激励机制来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据了解,阿图什市两年举行一次教师节表彰大会,每隔两年,学校才会得到顶多一个报送市级优秀教师的名额。各类教学技能竞赛、论坛座谈会等促进教师相互学习的机会更是难找。二中会在学校内部定期举行公开课,奖励表彰等活动,但是这种小范围的活动终难形成气候。教师们需要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得到上级和广大同事们鼓励、鞭策和肯定,这样才会使他们有热情投身到这项事业当中。

再者,诸如禁止男教师留须、禁止女教师戴头巾进入课堂等地方规定也会影响教师们的心情,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

“条件虽然艰苦,但我们的老师们都凭借着一种精神支柱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吐尔逊江·阿布杜校长说。我相信他所说的精神支柱正是百年来传承下来的“玉赛尼亚”精神!

阿图什市二中所取得的成绩在民族教育事业中堪称典范,该校师生不畏困难,沿着先辈们开拓的道路,将尊师重教的薪火世代相传。但是我们的民族教育事业只有一所二中是远远不够的,唯有此欣欣之火呈燎原之势,我们才会信心十足地迎接未来!

(维吾尔在线(Uighurbiz.net)首发)

2011年9月9日星期五

土耳其维吾尔县举办第十三届文艺节



记者:艾尔肯·塔里木(erken asiya-uighur),译者:阿提(uighurbiz志愿者)




201194日在土耳其阿玛西亚地区维吾尔县举办了第十三届文化艺术节。参加此次文艺节的主要有,700年来居住在土耳其的维吾尔人和近60多年来迁居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安卡拉、凯萨尔亚等城市的维吾尔人,共有五千多人参加。借此良机,我们跟当地维吾尔人进行了有关节日和维吾尔人现状的交流。























(土耳其维吾尔县县徽)





在回答“维吾尔县的维吾尔族从事什么职业维持生活?”这个问题时,维吾尔县县长穆拉提·沙提力米西先生说道:“这里的维吾尔居民主要靠畜牧业维持自己的生活,还有一部分从事农业。这里的畜牧业在阿玛西亚地区有一定的名气。虽然只有少部分人从事农业,但这里的水果、蔬菜与肉类却很有名,本地区的肉类与蔬菜由我们提供。




——今天世居土耳其与从突厥斯坦迁居的维吾尔同胞欢聚,您有何感受?




穆拉提·沙提力米西先生回答道:“我们聚到一起实在是件庆幸的事情,我们的友好关系会长期存在,我们会一起努力加深彼此的了解,建起友谊的桥梁。我对突厥斯坦维吾尔同胞的了解不深,我想得到更多有关他们的信息。”




——你对维吾尔同胞们有什么心里话?




——我希望维吾尔同胞们能忍耐。这里有他们的很多同胞,我向所有的维吾尔人问候,也为他们祈福。这里也有维吾尔人,愿同胞们不要忘记。
















图中为穆拉提·沙提力米西先生





节庆期间我们也采访了一些维吾尔民众。一位名叫艾米纳·艾尔达力的维吾尔女士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并表达了自己的感受:“维吾尔县的维吾尔人来自中亚,我父亲56岁时不幸去世。他在世的时候经常跟我们说我们是维吾尔族。现在我女儿都上大学了,我们还是很关注维吾尔社会,看到突厥斯坦的一些不公平,我很心酸。”





艾米纳女士就读博卢伊扎提百萨大学的女儿也给我们谈了自己的感受:“我在高中的时候就开始关注维吾尔社会动态,在电视上看到受压迫的维吾尔同胞们时,我很难受很心酸。我会努力地在学校展现维吾尔人的才华,我愿意为我的民族服务。”





































(文化艺术节上的维吾尔县的维吾尔居民)





以前在维吾尔县知识分子较少,也没有人研究自己民族的历史,近年来上大学的维吾尔同胞数量有所增加,他们开始探索自己的历史,其中有一位是萨姆松5·19大学历史系大三学生萨迪克·图拉里。他给我们介绍说,“据历史记载,维吾尔县的维吾尔人在公元1300年左右开始从突厥斯坦迁移到这里,并在短时间内适应了本地的生活。研究结果显示,这里的维吾尔人和突厥斯坦的维吾尔人有共同点。我今后会进行更多有关此方面的研究。”




——你是历史系的学生,你将来要从事维吾尔历史研究吗?




他回答道:“我曾向系主任求助过,但本科生不允许进档案室进行研究,硕士、博士生才可以。所以,(相信)以后我会在历史档案基础上进行研究,目前我在阅读有关维吾尔族历史的书籍。”




(转自维吾尔在线)

2011年2月23日星期三

维吾尔运动员见面会在阿拉木图举办

2月11日,哈萨克斯坦第7届冬季亚洲运动会参赛人员见面会在阿拉木图市的阿卜杜拉·肉孜巴耶夫体育馆举行。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文化中心下属的体育部参加了本次见面会。参加见面会的还有来自各民族的运动员、当地知名人士、学校的师生代表团、社会组织和群众媒体的代表。

出席人员对在各项比赛中获得哈萨克斯坦与世界级优异成绩,为国争光的运动员表达了热烈欢迎。出席的运动员中也有维吾尔族儿女,他们包括:自由运动项目的哈萨克斯坦冠军和亚洲冠军的热依汗古丽·高哈尔巴克耶夫和 祖力菲娅·耶哈亚热夫;体操项目亚洲和世界冠军的丁努尔·司马义勒瓦、雪合莱提·奥马尔甲那夫、阿克木江·穆萨耶夫、艾勒协尔·买买提亚热夫等;声名赫赫的军人体育俱乐部足球运动员们的艾则孜·吐尔迪耶夫和达尼亚尔·巴吾东诺夫等;卡拉特世界冠军和“黑带”获得者扎克尔和吾浦尔·托合提耶夫;哈萨克斯坦冠军迪力穆拉提·阿卜杜热伊木夫、阿米尔·托合提耶夫、阿卜杜热西提·阿卜杜热伊木夫等。

与会人员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第七届冬季亚运会参赛运动员的艾山·托合塔訇诺夫和扎丽娜·托合提耶瓦的到来。见面会上,共和国文化中心下属的体育部部长,哈萨克斯坦体操协会副主席马赫穆德·耶斯肯德热夫,共和国文化中心主席接班人泰来提·艾米热耶夫,阿沃佐夫县政府代表米尔夏提·巴拉特夫,该县文化中心主席热伊木江·色麦特夫,阿拉木图市Yigit beshi主席伊纳木江·胡达拜尔迪耶夫,鹰隼体育俱乐部主席扎克尔·托合提耶夫,阿卜杜拉·肉孜巴克耶夫,体育馆经理肖克莱提·奥玛热夫纷纷发言,表达祝贺祝福并颁发奖励。见面会期间,会员们欣赏了学生表演的音乐节目和年轻运动员们的顶尖表演。

最后,深受人民尊敬的,著名的哈萨克斯坦女子冰球运动员,该项目本次亚运会冠军,金牌获得者扎丽娜·托合提耶瓦在会上发表讲话。对本次见面会的组织者和球迷们表示了忠心的感谢。还说:“我尤其对爱我、支持我的同胞们表示感激,愿快乐幸福与你们相伴!”

扎丽娜·托合提耶瓦,1988年出生在工人家庭,最初就读于第52中学,后来在军人中心体育俱乐部部署的学校接受教育。起初她从事于雪橇项目,从2000年开始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阿伊苏鲁女子冰球队从事冰球项目。该冰球队在欧洲比赛中的若干项目中获得过冠军。

(中文UO首发,转载略作润色删减,文中人员皆为维吾尔人)




2011年2月20日星期日

好一个从容的茉莉青年





百年心愿,由茉莉青年微不足道的散步围观再次来圆。

2011年2月19日星期六

“新疆”问题就是一个简单的尊严与权益问题

家乡问题究题竟是个什么问题?

是历史遗留问题,宗教问题,民族问题,经济问题等等众说纷纭。

粗听都有道理,细想又都不全面,过分复杂与简单化地趋向都很明显。片面的结论不同时期又付诸片面的对策,譬如认为是遗留与宗教问题的用武力高压,从7号文件以来的格杀勿论就是这种头疼医脚;认为是民族与经济问题的用红萝卜来安抚,但同时将大棒不时挥舞就是当前官说新政的脚疼医头。

貌似都有所认识有所对策,但都无法标本兼治。因为两者都逃不脱体制樊篱掣肘因素,即便后者稍比前者具有人性化。敝人有个说法:武力恐吓不了,金钱诱惑不了。就是对当局这两种对策都将失败的形象描述。问题出在体制层面,换个人或换种施政方针,终归还是换汤不换药。

让我说,家乡问题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权益与尊严问题,宪法得到落实了;权益恢复了;尊严找回来了。OK,问题基本解决了。但是,为什么又表现出综合性的复杂呢?因为当局将法律束于高阁。从这个角度理解,家乡问题与国内其他问题都是一个同质的问题,都是一个需要法制的问题。所以,维吾尔人民与全国其他民族的人民实际共处于同一个战壕,面对的是同一个“问题”。这么简单的认识怎么就混乱化了呢?因为一种专制手段名叫——分而治之!

其实不只在新疆也包括西藏,甚至有可能的将来其他民族地区。民族与宗教问题仅是体现在表面,权益与尊严才是实质问题。


尊严有损的民族为了寻求权益落实,在极权社会缺乏空间进一步合法解决之时,表现出甚至源自基层的多方式寻找道路。近年来日益张扬的国家民族主义,此刻更深地刺激了地方民族主义。而民族主义者利用宗教的凝聚力,聚拢同仇敌忾进行博弈。从而又引来国家对宗教权益的限制,信仰自由被限制促使了少数宗教力量与更广泛自由民族主义力量之间的共识。(因为暴力事件的渲染力,让极端力量显得更夺人眼目,从而使政府与学界将宗教问题从民族问题里面剥离出来,进而误导了舆论民众甚至自己。)


信仰自由被限制,失业率逐年升高民生维艰,从社会底层加大了民众与统治政党的隔阂,并因多年的打压,使失去朝野精英引控的基层人民,将不满扩散到所有统治民族身上。当然这种扩散的主要责任还是在政府,是其诱发和加深加剧了这种扩散。并因需要割裂了民众之间的相对和睦,毕竟一个团结的各族人民并不利于统治者的利益。

执政党自89年后基本丧失执政合法性,这些年来也只能依靠水涨GDP,与煽动国家民族主义来微弱地延喘。而唯有继续保有合法性,才能保障权贵利益的持续拥有与最大化。而作为代理人的部分成员眼见近年,自治区各族民众利益与诉求再次日趋一致,分化与分裂族群虽是下下策也只能不得已而为之,即便此前从没有停止过这种族群分割,但这次看来必须加大力度了。(达到预期最有效的捷径就是利用偶发事件,精密操作务求双方对立,进一步疯狂吸食民族主义的大麻,迷幻中误识“敌方”。孱弱的双方在更感孱弱时自会不由自主,都将国家机器作为仲裁与保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从目前不很确定的一些资料分析,也存在极端力量利用了这种荒唐对策,并将事态引向更为不幸层面的可能。)


“杀回灭汉赶走哈萨”这个基本就是杜撰出来的口号,可以为当局长期系统割裂族群做个注脚。共和国历史上发生在乌鲁木齐最为激烈的519示威,也只是在政府试图驱赶镇压时,愤怒的年轻人才将石块扔向人大的门窗,并冲击党委掀翻几辆进口轿车,将拳头挥向军警打伤数人,并不存在攻击路人的现象。可到近次示威被镇压,事态恶化后却参入了袭击普通市民的不幸,个人认为这正是分割族群对策结下的恶果。致使以往原本简单地官民冲突,蔓延向了民族之间的冲突。但是,无论近年来民族冲突的表象如何体现得惨烈,都掩盖不了官民冲突是本质原因的事实。因为在当局数十年的统治中,官民矛盾更显具体性与长期性。


于此,也就可以说权益与尊严才是根本问题,民族与宗教问题无论如何张目还是表象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一个法制,不论现体制或将来民主体制皆然。

这也就是个人反复说家乡问题,事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尊严与权益问题,稍作详细的说明。

2011年2月15日星期二

向东!向东

昨夜,单纯的我们
相约驱逐罗曼蒂克幻想
用心泪浇灌第三季的花开
蓓蕾枯零在钢轮下坚韧在血泊中
孕育累累果实成熟在欧罗巴之东
争妍在橘色的郁金香与玫瑰间

今晨,燃烧的茉莉
怒放在突尼西亚
莅春在尼罗河畔
北非残陋的狮身人面轰然倒塌
不眠的英魂激荡中东谷
彻响不住的回声:向东!向东

火炬,跨过伊朗高原
飞越里海咸海泅渡阿姆河伊犁河
花雨丝路碾碎长城重归燕京
再燃第四季的芬芳
相信历史,即使奉献全部
也要将此季采摘

这上下求索
我喻拟情感般称之为季
更有拟喻潮汐呼之为波
是的,他是民主她叫自由
天赋权利终将全归人类













两张图片

很多人说我是理想主义者,这个必须承认,同时还须交代,流淌在血管里的尚有一种物质叫“激进”,虽然个人将它理解美化为热血。







我“激进”因为故土这些唯跪真主的朴实乡亲......






绿旗飘飘:新疆为何斋月给学生发糖?

——一位回族博客作者的视野

1957年起,直到1966年开始的十年动乱,宗教和信仰宗教的人都遭遇了冲击


往事不堪回首啊……

1973年,我还在念小学。记不起那一年搞什么运动。

一件事,至今记忆犹新:

那是穆斯林封斋的斋月。我生活的地方一穷二白,几乎都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民和东乡族。学校里只有一个汉族女生,很稀罕,是真正的少数民族,男生们都盼望与她坐在同一座位上。

进入斋月前,学校里开了几次动员大会,意思是反迷信、拒绝封斋。不稀奇,因那是一个消灭宗教的时代。据老师绘声绘色:世界上只有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已经完全消灭了宗教的阿尔巴尼亚。有道理,他们领导的名字本来是安瓦尔,可出于革命的需要,愣是翻译成了恩维尔。他确实疯狂地消灭过宗教,虽然自己也是穆斯林。思想的扭曲终会导致心灵的错乱。而今,阿尔巴尼亚的宗教政策得以充分落实。1978年之后的中国坚定地落实宗教政策,坚决地维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好像动员没有产生作用,学生们照样封斋。按照当时的说法,那是犯上作乱

一天中午,把全校的学生集中起来,排成队,不让回家,也不让解散。


刚刚当上副校长的数学老师,把一碗土豆菜端到学生前面的乒乓球台子上,笑嘻嘻地吃起午饭。他当然也是回民,或是穆斯林。他的意思很明白,反正你们偷偷封斋,不吃不喝,就站着练练腿功吧。后来,那个副校长退休了,天天去清真寺做礼拜。我很少与他搭话。


时光回到2010年的斋月,地方是我国地大物博的新疆。

在学校里,对学生封斋的非法宗教活动展开检查。班主任组织给学生发糖,并监督学生现场吃糖。顺便说说:封斋是伊斯兰的五功之一,凡承认自己是穆斯林的人,只要达到规定的年龄(男性12岁,女性9岁),只要身体没有影响封斋的疾病,都应自愿封斋。

在班主任的威力下,许多人吃了糖,也坏了斋;不吃糖就是封斋,封斋就是非法宗教活动。可是,有一个东乡族学生死活不吃糖。于是,机智的班主任下令学生捉住那个学生的手脚、扳开他的嘴,把糖硬塞给他吃。后来,学生的家长知道了,到学校提出异议,并说明自己不是维吾尔族。但校长指着他训斥:你们这些恐怖分子,想搞暴动?并威胁给反恐防暴队打电话……


不容置疑,新疆要稳定,国家要统一。这是法律。

但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疆,还要考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班主任不能随心所欲,校长也不能仿效1973……那样做,就不是法律。


看看黄永玉(我喜欢这个老头儿,没办法)讲的一个故事——

他的一个表叔原是国民党军队的中将。抗战后,为了不打内战,他借口回到家乡凤凰县。在1950年以后的运动中,他被解放军枪毙了。

行刑前,他把一块军毯铺在河滩上,说:唉!真没想到你们这样干……”指了指自己的脑门:“……打这里罢!……”


我只是关心新疆。

我总是祝福新疆。

2011年的斋月,新疆的班主任还会发糖吗?













万延海:维吾尔人需要有出国的权利

根据自由亚洲电台消息,著名维吾尔学者、中央民族大学教师、维吾尔在线创办人伊力哈木先生在2010年底被北京市公安局告知,其本人及其所有家人不仅不得出国,而且不得离开北京。从而,他的一名已经办好美国学生签证和购买了去美国机票的女儿就无法出国读书。

2010年4月18日,伊力哈木被当局禁止出国参加在土耳其举行的“第二届突厥世界文化(学术)大会”。5月份,他被宣布禁止出境。

迁徙自由也是联合国确认和保护的基本人权之一。《世界人权宣言》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人人在各国境内有权自由迁徙和居住”。《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十二条明确保护公民在境内出游或出国与回国的权利。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0年9月26日发表《2009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声称:“全年国内出游人数达19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1.1%。国内居民出境人数达4766万人次,增长4%。”但是,伊力哈木及其家人不幸的遭遇,恰恰说明,中国境内的维吾尔人民并不享有上述国内出游或出境的自由。

不仅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伊力哈木及其家人被限制国内出游或出境,中国境内的维吾尔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民众国内出游或出境的自由也受到很大限制。在少数民族地区,比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汉人也难以获得护照,但维吾尔人受到歧视最为严重;不仅当地人难以拿到护照,而拿到护照者,每次回国后护照需要交给政府保管,下次出国前需要申请和得到政府批准才能使用。笔者和很多新疆户籍的维吾尔人打过交道,基本办不到护照,包括父母都是共产党员和当警察的维吾尔人的孩子们也拿不到护照。新疆当局的做法完全违反联合国公约,也违反中国的法律。

2008年5月,北京爱知行研究所在北京市4个地区20家宾馆进行了调查。只有一家五星级酒店无条件答应维吾尔人入住,60%的宾馆完全拒绝,同意维吾尔入住的宾馆几乎都要求新疆维吾尔族人做好被查的准备,因为有“上级的指示”。

2010年7月,维吾尔在线志愿者就 “您如何看出国签证难问题”展开了调查,有效问卷327份。其中,只有1.48%的人认为,“向有关当局申请护照过程很顺利”。

中国政府应该兑现其承诺,平等对待所有民族的公民,保护人民国内出游或出国的权利。中国政府应该允许伊力哈木及其家人自由在国内出游或出国与回国。

2011年2月9日星期三

你们听见了吗?

无论从历史的政治的地缘的或其他任何角度去谈,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文化的问题。中国文化有个近乎偏执的黄淮中心思想。即便长城以北、黄河以西、长江以南的地区从很多方面去论,并不比这个中心逊色。可叹千年来这个自我中心意识丝毫没有弱化,即便如今人类已经全面进入信息时代,自我中心论于潜在反而有日益强化的趋势。

中心论的潜运行自然也渗透在体育领域。虽然,当前从表面看岭南受国家主义的影响百年来努力跻身中心的努力,在篮球领域得到较高程度的回报。然敝人认为这一方面得益于辛亥的历史原因,更主要还是改革政策性地始自南粤,简单说就是得益于经济成果。当前的中国是个权贵主义的时代,具备经济能力的能够拥有一定的话语权符合这个现状。但清醒者始终可以看到其他领域黄淮中心持续强势,而岭南潜在中还是被归于"蛮夷"边缘地带,难于真正汇入主流。


这个大前提下,其他非中心地区如我疆被有意无意地更加边缘化,就是一个显而易见毋庸赘言的现实了。想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方方面面做持之以恒地不懈努力。疆民内部始终对不具备话语权与被政策性边缘化存有异议,可这个疑议先前也仅存于部分的民众阶层。说仅为部分是因为多数原住民对拥有这个国家的话语权往往表现得不是特别强烈,而移民群体又能在原籍贯处于中心地带而心存自慰性地满足。


如今,俨然一夜间爆发出来的对话语权的质疑与寻求,是在整体经济有所跃进,我疆日趋成为国家最重要的地区之一的背景下产生的。缩回篮球领域还有广汇男篮近年斐然佳绩的因素,尤其今年的强势上扬,让疆蜜们在那个胜利之夜后,前赴后继地发出不平之声。


是的,为什么?在各大门户网站,那些成绩低迷的球队能有很多报道,而排名目前联盟第一的我疆却只能在角落寻到只言片语?我疆酣畅淋漓地胜利,我疆那些优秀的球员,为什么看不到更多的追踪报道,而那些成绩堪忧的球队,那些球队的并不见很优秀的球员的报道却那么充分?按疆蜜的调侃那些球员内裤的颜色都能报道,为什么到了我疆连杜比、信鸽的纹身都不能给个交代?


按一个不具备说服力的说辞,是因为俱乐部过于低调,不愿意接受采访。即便如此,那些记者们难道不能有点素养通过挖掘去报道新闻吗?狗仔队的基本素质难道你们也不具备了吗?当然不是,有能力闯郭德纲别墅的狗仔们绝对没有那么纳斯(方言,大概就是差劲的意思)。那是什么原因让这些记者们如此表现呢?有没有上面谈到的中心思想意识?我想这是毋庸狡辩的,也不是笔者在耸人听闻。


还有一个欠说服力的说法,未给飞虎开设专栏,是缘于疆蜜人数相对不多,网站是靠点击率谋生存的,所以才有而今这个不可理喻的现状。只要不是鸵鸟,只要不选择性失明,联盟中谁的外省球迷人数最多,还需要有疑问吗?说我疆是最多的之一又有谁能说个不字呢?我疆前茅的战绩N年前就已经培育了人数不菲的球迷群体,麻烦有疑问的去首府的大小院区看看,那处处建有的篮球场,那些不让球场闲置的孩子们,那些场场爆满在红山体育馆的观众,还有那些门户帖里支持我疆的各省球迷,难道不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吗?于此说你那类混淆没有说服力,你能反驳的了吗?


试问全世界哪个国家的联赛第一如此受冷遇?为什么联盟排名第一却没有一个专栏?为什么记者们不向球迷更全面地报道飞虎?为什么有广汇参与的强强对话CCTV不予转播?为什么在网络看场我疆赛事转播这样难?为什么有转播却又是那么不流畅?为什么黄淮依旧还要是中心?为什么我疆继续要被边缘化?这一切的一切究竟是为什么?你们听见了吗?一
个业余球迷简略总结后地再次追问!


我们不愿继续被边缘化,我们要求分享话语权,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努力,这些你可以如往那般漠视,但请千万不要忽视我疆追求冠军的那颗持恒之心!


你们听见了吗?你们真的听见了吗?

2011年1月19日星期三

外甥女面试记

文/霹雳蚂蚁

我的外甥女是民考民,今年报考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一事业单位岗位,参加笔试考试的前四名分别为:第一名维吾尔族,第二名维吾尔族,第三名维吾尔族,第四名是汉族。外甥女是第一名。, I; ?0 P3 J' d5 e6 _

然后进入面试阶段,其中第三名以专业不符未能取得面试资格。外甥女顺利进入面试,参加面试的考官10人,9名汉族,一名维吾尔族,面试采用的语种是汉语。最后结果,第四民录取。3 Y5 e, a# g9 s( p
外甥女是个不爱说话安静的小姑娘,我打电话问其此事,她说:考试成绩没什么可说的,她感到委屈的是:她是民考民,用汉语参加面试,那汉族同学为什么不用英语或别的语种参加面试呢,汉族同学不是从小也上英语课吗。我也没多说什么,安慰了她几句。不知道这件事给刚步入社会的外甥女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3 c# I9 ^' [- v

我感到想不通的是:为什么安排面试考官的比例是9名汉族,一名维吾尔族?从沙雅县政府网站我看到该县人口民族比例是这样的:2006年全县年末总人口225538人,维吾尔族人口185307人,占总人口82.16%,汉族人口37914人,占总人口16.81%,其它少数民族人口2317人,占总人口1.03%, S2 d) e, \; M' v) `8 }7 O0 V

那考试成绩来说,前三名是维吾尔族,参加面试的前两名也是维吾尔族。试问,一个维吾尔族占全县总人口82%的县,面试官设置是否合理?是否科学?这里面是否存在猫腻?也许,沙雅县有关部门有自己的考虑或安排吧,不得而知。

我不知道这是什么问题,是社会问题?民族问题?历史遗留问题?还是体制问题?或者说是没问题。我是没想明白。但是我明白一点,这个问题不是小问题。4 G(

网友回帖:

伯爵

:我虽然也耳闻目染甚至自己都亲身经历过类似的问题,觉得见怪不怪了,但是今天看到上面的这个帖子,内心依然忍不住疼痛起来,真不知是什么滋味,也不知道该怎么表述,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尽快的被得到重视才行,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不然那些热爱我们的家乡热爱我们的民族以及真切希望新疆社会和民族团结和谐发展所做的努力都会无果而终。


mahliya 这样做下去,这个社会能稳定吗?还在制造不公平,这些当权者的脑袋都让屎糊住了吗?

anwar1111 这类事情见得多,听得多,心都寒了,上方,投诉谁敢?破坏稳定的帽子就在头上悬着,我们到哪里投诉?

打铁还需自身硬 本来写了一大堆,但还是删除了,觉得没什么意思。因为知道太多的真理

bold这种事真应该让老张治一治,抓那么几个典型,杀一儆百!

anwar1111bold 发表于 2011-1-17 21:39
这种事真应该让老张治一治,抓那么几个典型,杀一儆百!


我相信他不会的,不信等着瞧。

MIT 多听听老木的意见吧。如果无力追求整个民族的公平,先追求一下个人自我的公平吧。以解决问题为目的。

霹雳蚂蚁 谢谢各位的好意和建议。据本人所了解和在生活中的观察,这种现象并不是个案。这也就是我发这个帖子的初衷。在新疆,民族团结,维护稳定不应该只是由电视播音员来说,而是应该有各级政府,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来真真实实的去做。如果他们仍然还是给上级汇报,对记者回答是一套,实际做的是一套,那前年6+1月的血可真是白流了。( N1 y* U, t3 u# J% I ^* a# d
老木的法子不知道是否有效,也许会试试,但根本不抱一丁点希望。这也是有原因的,我没事时经常浏览各地的政府网站的什么县长信箱,市长信箱之类的,在那里看到了老百姓生活中许许多多让人无法忍受的事情,也看到了那些县长市长们的回复和有关部门的处理情况。所以根本没指望什么奇迹。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这种现象以后会越来越少

和田街 一般的黑箱起码在前三名里黑,现在沙雅这些人居然能黑到第四名去了。9 ?* k) X% F7 T! L

这个问题本质是对新疆少数民族的歧视,赤裸裸的歧视。 在一个维族人口80%的地区,放弃前三位维族候选人,挑了一个汉族,并且考官9个汉族1个维族,还有比这个更能说明歧视的么?如果自治政策能真正实行落实,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了。! O) E# [; G2 Y
2 B/ t, v) s7 G! H
不过,我认为沙雅的人敢这么干,可能还是认为自己天高皇帝远。不会有人知道。但是我们现在有网络了。从内地几次公务员黑箱最后曝光最终被纠正来看,网络的力量还是可以借用一下。我认为有两个办法可以尝试。
s! g& c, C/ H1 [% q5 i" Z5 u
第一就是申诉,一定要申诉,有那个机制放着,为什么不尝试。直接往张同学的信箱里发。他回复了,说明他是个办事的。不回复,说明他也是吃干饭的,我们什么都不损失。第二,如果申诉失败,就通过网络发表,形成舆论的压力。只有我们做点什么,这种现象才能越来越少。

打铁还需自身硬 我认为不是歧视,因为没有任何理由进行歧视,可能或者说应该是必须需要的排斥,其实,2009年底那阵儿,中央派过好几大组官员就为新疆发展拨款问题而进行了南北疆的各个方面进行调研,如果你们认识参加过这些会议的人,你们问问当时调研组听取当地汇报情况时,那现场能有几个维吾尔人参加?当时中央官员的脑子如果不会思想的话,那么他们的眼睛看不清楚有几个维吾尔人能参加这些会议吗?而且有幸能参加这样会议的维吾尔族,基本上都是属于沉默寡言类型的。

霹雳蚂蚁 也听取了大家的看法,把这个帖子发到主席信箱了,留了我联系方式。也许会石沉大海,也许会有警察上门约我喝茶,谁知道呢?老木说的张同学的博客没找到。

伯爵 石沉大海无所谓,咱该做的做到了也尽力了就行了,你要是这个都不做的话那就百分百没有任何希望,发了信了 哪怕是有0.5%也是有希望的啊。另外,警察上门来叫你喝茶的可能性比较低,就算来了也不敢把你咋地,顶多就是叫你闭嘴吧,没什么的我想,咱的合法利益被侵犯,还不容说一说么?

快乐的胖巴依 这是政策性的,说了没用。